乐都区四举措保障易地搬迁工作新路子
浏览:818次 时间:2017-02-19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年来,乐都区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和扶贫开发的有效措施,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组团式”的方式对区内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滞后的村社农户进行整体搬迁,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按照“农户申请和层层审核”的原则,对拟搬迁对象逐户核查,了解家庭人口结构、人员户籍、建档入库备案情况,确保户籍信息和建档立卡内容完善,信息准确。同时,根据搬迁指标,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到相关乡镇,落实到个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力争实现搬迁安置建设任务。

二是统筹规划安置方式。在安置点规划上,通过调查摸底,充分利用本地农民进城入镇后农村闲置房屋和退出、流转的土地以及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完备,住房、耕地等条件较好的乡镇,为搬迁群众提供住房、耕地等必备生产生活条件,使搬迁群众与当地农民共同享有公共资源。在安置方式上,采取本乡本土就近安置、下山进川庄廓安置、集镇和城区集中安置三种方式,既盘活了住房、土地等闲置资源,又实现了闲空置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创新了安置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顺利进行。2016年,全区共建成洪水坪、马圈沟、红沟、仓岭顶4个移民安置点,完成5311198人的搬迁。

三是超前谋划后续产业。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后续产业,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农户,重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和草畜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对依托城区、中心镇和产业园区安置的农户,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扶持发展劳务、运输、餐饮等服务业解决就业问题,拓宽增收渠道。同时,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展金融扶贫助力行动,解决贫困户后续产业资金需求问题,使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四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进城农户闲置的住房、附属用房、农机具以及耕地等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盘活当地农民的闲置资源,实现了进城农民的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增加了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