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里的“乐都温度”
浏览:1573次 时间:2025-01-27 来源:乐都区政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乐都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推进民生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一)暖民心,办好惠民暖心事教育教学优先发展。全面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取中央项目建设资金5040万元,实施凤山中学二期、古城大街小学等重点项目8项,中小学幼儿园消防能力提升项目中单体消防改造完工,学前“因素法”项目全部竣工。完成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9%。稳步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7大学区实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管理互通。医疗保障更加完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运营,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高庙、洪水等6所卫生院获得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洪水、雨润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打造为全省“示范中医馆”。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吴天一院士创新中心”、青海省高原康养核心基地在乐正式挂牌,高原康养产业起步良好。社会保障增添幸福。全区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44亿元,救助保障困难群众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1%,脱贫人口参保率100%。持续完善区、乡、村三级居家养老体系,严格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供给更优。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领导协调机制,未成年人“养、治、教、康”一体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正在不断完善。

(二)顺民意,做好安民开心事政务服务迭代升级。为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投入使用,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征收等高频事项全面进驻“窗口”,行政许可事项已同步至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大大便利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基层文化供给丰富。积极挖掘传承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资源壮大建强文化阵地,成功举办第七届“碾伯・寨子”梨文化艺术节、“漫游古镇,相约卯寨”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时代新风尚。常态化开展“文化进校园”“文化进军营”“文化进养老院”活动,切实增加了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内涵,提升了文化惠民广度。惠民举措成效显著。全力推进以旧换新,97家企业累计申请补贴1690.33万元,累计撬动消费4918.6万元。大力开展“金秋”购房补贴政策宣传落实,有效扩大消费半径、放大政策效应,发放购房补贴273套500万元。打好保交房、保交楼攻坚战,交付率达94.57%。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污水补短板强弱项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原青海锻造厂生活区棚户区安置小区13栋楼完成电梯加装31部。协调推进国省干线重点项目实施,乐化高速公路与G6京藏高速乐都西(雨润)互通项目通车。持续改善农村公路品质,建设里程473.96公里,安装防护设施32.166公里,群众出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富民生,解决群众烦心事持续助推稳岗就业。全面落实“稳就业、促创业”各项政策,在促进困难人员就业、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94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43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28%;城镇登记失业率2.07%,控制在合理区间。着力夯实增收基础。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18900户,新发展市场主体1772户。高质量推进高标田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面积2300亩,马铃薯、香菜等农作物质量产量双提高。高原绿色蔬菜育苗基地建成投用,乐都彩椒成功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市场100吨。持续打造土官沟、卧龙谷露营基地等文旅新业态,申报唐道618休闲文旅步行街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宏润庄园生态旅游自驾车营地为省级自驾车营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县域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积极拓展增收新渠道。利用承办协办“青超联赛”“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等时机,组织开展农副产品直播活动、“网上年货节”活动,累计实现电商销售额8752.16万元,同比增长10.41%。大力推进项目带动就业,全区151个在建项目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务工群众6528人。积极推进“蒲台水暖工”“乐育助人”等劳务品牌建设,60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显著。